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百联集团党委以“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为引领,结合学习教育开展,激励广大党员增强政治自觉、锤炼过硬作风、激发担当作为,奋力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双收官“。“百联集团”官微、《今日百联报》开设“学思想 强作风 建新功”专栏,刊发集团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投身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本期刊登上海证券专题报道《上海证券:用“普惠+数字”双引擎,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立足上海这座国际性的金融城市,上海证券一直在探寻特色发展之路,在金融行业做好“五篇大文章”的要求和指引下,上海证券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结合行业趋势与自身优势,制定战略规划,主要围绕科技赋能、产品创新、服务下沉及生态共建四个维度深化布局,通过强化科技驱动精准服务,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风控体系,聚焦农村产业链开发适配性金融产品与服务,通过数字化工具推进服务网络下沉,同时深化与地方政府和公益平台合作,构建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同时,上海证券也不断发力数字金融,公司将以生成式AI技术为支点,持续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力争在财富管理范式升级、合规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向更高层次迈进。
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在当前金融市场环境下,普惠金融对金融行业而言,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上海证券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公司落实普惠金融主要聚焦三重维度:一是国家战略的深度承接,二是国企责任的创新表达,三是金融本质的初心回归。这种战略定位,既是对“金融向善”理念的躬身实践,更是对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时代命题的主动回应。
在普惠金融方面,上海证券构建了专业服务为根基、投资者教育为工具、公益实践为延伸的普惠金融体系。
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上海证券创新推出差异化解决方案,为中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支持。2021年为临沂城发集团设计“绿色+碳中和+股权”融资方案;2023年,公司助力重庆开乾集团发行乡村振兴债,推动乡村经济振兴。
上海证券构建“红色基因+普惠触达”投教服务体系,以金融素养提升推动普惠实践。首创产融结合投教基地,以国企开放日、红色金融展为载体,年接待量超4万人次,满意度达100%。公司原创《西行之旅》等文化融合投教IP,将《西游记》情节植入反诈案例,构建起“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普惠金融教育生态。
此外,上海证券以“民生筑基、生态护航、文化铸魂、产业赋能”深化普惠公益实践。民生方面,聚焦教育医疗领域,持续投入资源改善云南、内蒙古等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设立基金助学助教,联合复星基金会援建卫生室,助力提升当地医疗急救能力等;生态帮扶方面,持续投入资金支持铁力木生态林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文化帮扶方面,资助哈尼族音乐《回信》登陆全国“村晚”,建成党建文化阵地辐射千余群众;产业赋能方面,助力景谷大白茶公共区域品牌推广(获央地媒体密集报道),形成可持续产业模式,智库支持为河南栾川、云南永仁等县域定制经济发展报告,提出特色发展路径。普惠公益各领域协同发力,共同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构建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在落实普惠金融实践中,存在风险评估难度大、下沉服务困难、内生动力不足等核心挑战,为此,上海证券通过一系列举措,构建了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对内加强能力建设。针对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对内构建ESG风险评估体系,严控绿色金融准入门槛。针对投资者教育下沉,构建投资者精准教育体系。针对公益性普惠服务,加强公益性项目管理能力。
对外加强生态协作。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方面,深化政企协同机制,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小企业融资工作。继续推进投教下沉,校企共建财商课程与模拟投资赛事,社区开展银发防诈讲座,构建“校园-社区”教育网络等。
同时,上海证券坚持金融科技赋能。在企业服务侧,依托AI智能风控,破解中小微企业及县域经济体的融资瓶颈,实现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场景的精准适配;在投资者服务侧,通过智能投顾平台与移动投教矩阵,以场景化工具穿透老年群体与县域居民的服务壁垒,数字化工具下沉。
数字金融是核心驱动力
上海证券将数字金融视为战略级赛道,不仅是推动公司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更是提升服务效率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
上海证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数字化转型为战略支点,全力加速客户服务线上化、数字化及生态化能力的构建。
推动数字金融落地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方面:一是强化顶层规划:二是优化组织协同:三是夯实数字基建:四是培育创新文化。
近年来,公司荣获 40 余项科技奖项,参与 20 余项行业课题研究,取得 10 余项知识产权,发表 10 余篇科技论文,主导或参与制定近 10 项行业标准,提升了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为行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持续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
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正在重塑金融科技领域的竞争范式与技术演进路径。面对生成式AI引发的技术革命,上海证券构建了“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应对体系。
战略前瞻性布局方面,作为首批实现DeepSeek本地化部署的券商,上海证券突破传统技术迭代的线性思维,以“小步快跑”策略构建,“底座-应用-生态”螺旋式演进路径,加速推进AI体系建设。
业务场景深耕。遵循“先对内,后对客;先中台,后前台”的实施节奏,在投顾、资讯、办公、客服等场景实现AI应用的快速落地,当前正基于大模型能力打造业务赋能中心,构建覆盖客户服务、投资决策、运营支持、合规风控的全链路智能化体系,推动金融服务从“经验驱动”向“智能增强”转型。
生态协同创新。持续完善大模型服务体系,打造开放式AI能力中台,积极参与行业大模型生态建设。通过技术共研、标准共建、场景共创等模式,推动生成式AI技术在证券行业的普惠化应用,携手合作伙伴共建智能金融新生态。
上海证券将以生成式AI技术为支点,持续探索‘AI+金融’的深度融合模式,力争在财富管理范式升级、合规科技创新等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助力资本市场数字化转型向更高层次迈进。
展望未来,公司将动态调整和优化科技发展五年规划,以建设“数智上证”为战略牵引,进一步深化数字金融创新效能。将打造“AI驱动的智慧财富引擎”为科技重要战略目标,推动财富管理从标准化服务向个性化陪伴服务的范式升级。
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落地,上海证券将围绕AI体系“三阶跃升”建设路径,深化数字金融服务,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一阶段强化业务赋能,建设AI驱动引擎。二阶段深化AI应用,实现业务洞察与决策智能化。三阶段构建AI驱动的生态体系,推动财富管理范式升级。
未来将持续探索新技术在证券业务场景的新应用,为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上证力量”。
(供稿:上海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