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同ERP实施供应商根据不同行业会采用不同的实施方法,但一般而言ERP的实施可以分为五大阶段:包括宣贯阶段、需求阶段、实施阶段、迁移上线阶段和生产阶段:
- 宣贯阶段: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部与ERP相关部门和人员宣导和明确ERP项目意义、整体和阶段目标、ERP项目实施范围、高阶的ERP项目业务需求以及在ER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大风险,从而在ERP实施正式启动之前,在企业内部形成较好的推动力和执行力。
- 需求阶段:主要任务通过业务访谈、原型探讨等方法,将前期梳理的各类ERP实施的高阶需求转化为具体详细的系统实施需求和解决方案。同时基于系统原型的探讨,形成后续实施提供一个可参考的需求模型。
- 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标准功能配置、定制化功能开发与测试以及完成与其他系统集成等工作,将详细需求模型转化为ERP系统的各项功能,并提供后续的系统测试和上线的基本ERP环境。
- 迁移上线阶段:主要任务是将未来ERP系统需要的各类静态、动态数据进行导入到新的ERP环境中,同时在完成用户接受测试和各类数据校验和核对后,以及管理层的正式审核后,该阶段的成果将正式切换为企业未来生产使用的正式ERP系统。在该阶段,除了完成系统的各项准备外,还要完成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使用新系统的准备,包括各类培训、流程制度修改等,从而保障整个ERP迁移上线的成功。
- 生产阶段:主要任务是针对刚刚切换的ERP系统,全面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包括系统性能、日志、错误报告、服务请求等),通过记录业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ERP 系统进行进一步故障解决和优化变更,从而使得ERP系统高效、准确地实现企业的各类管理要求。